【中国出版传媒网】安徽传统剧种艺术的发掘、整理
《安徽传统剧种艺术档案》周晓平著/时代新媒体出版社2017年9月版/468.00元
○倪钦霞
中华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如一幅浓郁奔放的历史画卷,而安徽戏曲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先秦的“优孟衣冠”开启中华装扮表演的窗牖,到明代中期使中华古戏曲别开生面的青阳腔,再到最终牵引出中国京剧“四大徽班进北京”的壮举,这是任何一部中国戏剧史都不能抹去的精彩华章。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就已知的近30个安徽地方戏剧种而言,除黄梅戏一枝独秀外,现今大都已经消亡或正在走向消亡。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前身)为编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组织了包括时白林先生等在内的省内多名戏曲音乐专家团队,深入安徽省各地市及偏远乡村、田间地头,搜集了大量的地方剧种的录音及一些文字资料,这些资料对还原安徽戏曲尤其是戏曲音乐的原貌及传承、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安徽传统戏曲文化的记忆。
但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差、录音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原因,这批珍贵的资料已有损失,且无法长期保存。为了及时抢救、保护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在安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晓平等相关专家的参与、指导下,安徽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对几百张盒式磁带音频资料进行现代数字化转换、修复,并对各个地方剧种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建立了便于查阅、留存、传播的安徽传统剧种艺术档案雏形。汇集了贵池傩戏、目连戏、岳西高腔、皖南花鼓戏、徽剧、黄梅戏、淮北梆子戏、推剧、嗨子戏、梨簧戏、文南词、曲剧、卫调花鼓戏、庐剧、泗州戏、含弓戏、弹腔等17个安徽地方剧种,每个剧种精选约10首代表曲目,内容极其珍贵。这些剧种一部分已经失传,一部分濒临消失,《安徽传统剧种艺术档案》的编辑出版,对于抢救、保护优秀的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戏曲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